如果你把定期存款比作一个落水人,那么提前取出定期存款,就好比是把那个落水人硬生生地按在水里,等待他自行游出去,而你却失去了原来那个“落水人”可能有的赠品——利息。
还记得小时候,为了攒够买一盒雪糕的钱,我们就把那枚硬币藏在枕头下面,而定期存款就像是你将那枚硬币藏在枕头下面,期待着某一天能买回一套特别的玩具。可是,假如你提前将那枚硬币拿出,所谓的特别玩具就变成了现在的半套,而这半套玩具的价格就是你提前取款的利息损失。
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现象,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,它会告诉你,提前取款在定期存款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。
| 存期 | 年利率 | 提前取出会损失 |
| ---- | ---- | -------------- |
| 3个月 | 1.8% | 0.45% |
| 6个月 | 2.0% | 1.0% |
| 1年 | 2.2% | 1.8% |
| 2年 | 2.6% | 2.25% |
| 3年 | 3.1% | 3.0% |
| 5年 | 3.9% | 3.5% |
让我们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,假如你存了10000元,年利率为2.2%,那么一年后你将获得220元的利息。如果你在半年后就提前取出,那么按照半年期的利率2.0%,你只能获得100元的利息,这也就意味着你“损失”了2.2%-2.0%=0.2%的年利率,即10000×(2.2%-2.0%)=20元的利息。
一些银行为了缓解提前取款的压力,会在储户提前取款时,支付一定的利息,但是这些利息和原本的定期存款利息相比,往往如同芝麻,简直不值一提。提前取出定期存款,其实是在享受“芝麻”和“西瓜”的不同。
我们不能忽视的是,定期存款的利率可能在你存款期间发生变化。如果中间的利率高于你存入时的利率,提前取出可能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利息,但这毕竟是一种小概率事件,毕竟,你不可能预知未来的利率变化。
因此,如果你要存定期存款,一定要想清楚,这笔钱可能最长要存多久,有没有提前支取的可能,以及提前支取的损失。如果不确定,不如选择一些灵活性较高的理财产品,比如货币基金或短期理财,至少这样你不会因为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。
记住,定期存款虽然看似稳妥,但你需要注意它的“韧性”。如果你的定期存款被“提前支取”,那么它就会变得比之前更“软”,而你失去的利息,就是它的“硬度”。我们需要在选择定期存款时,找到一个合适的“硬度”,让它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“支撑”。